今天(5月30日)下午起小区里逐渐热闹了起来,我知道这时离解封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我们志愿者的任务也快结束了。根据安排,明天(5月31日)全体小区居民最后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如果没有再出现核酸阳性的,那么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放飞自我了,这是全体居民们整整用了两个月足不出户换来的“自由”。
两个多月的志愿服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想趁着今晚空闲,把我这段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我的领导和同事们。
首先给大家介绍我居住小区的大概情况,老实说,如果没有疫情不去做志愿者,我还真不太清楚小区格局:我们居住的整个地块有大大小小七个小区,247个门洞,我居住的小区是其中最大一个,有116个门洞,1600户人家,大概4000多人口。为了便于封控管理,居委会进行网格化管理,共划分五个区域,志愿者居住在哪个区域就在哪个区域服务。我所在的第五区域志愿者团队服务的楼洞是178号至202号,25个楼洞,300户人家,近700人。
我们志愿者服务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居民核酸检测, 二是督促居民足不出户,三是发放抗原、生活物资和给居民送快递。
在管控阶段的初期,主要任务是组织核酸检测、发放抗原,居民们也很配合。有个七十多岁大爷牙齿掉光了,装了一口假牙,第一次做核酸,一张嘴,上面的假牙就掉下来,医生无法把棉签捅进他的嗓子眼里,试了3次,棉签也换了3根,最后还是他的老伴用手指帮他扒拉着假牙才採集成功。后来有个1岁左右小朋友来做核酸,医生捅他嗓子的时候,他就咬紧牙齿不让捅,孩子妈妈没办法,就捏着他的小脸,让他张嘴,样子可爱极了。
还有一位小女孩大概是因为害怕,她妈妈就用她戴的口罩遮住她的眼睛,样子也很可爱。另外还有一对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年夫妇,年龄大概八、九十岁,据说也是医生,拄着拐杖没有落下过一次核酸检测。正是这些可爱可敬的邻居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能每次都顺利完成核酸检测。
那时以为最多封五到六天的样子,随着核酸检测出的阳性居民越来越多,管控时间也不断延长,居民们开始发现之前贮备的各类蔬菜食物已经不够维持很长时间了。于是,在居民微信群里,大家开始互相调剂蔬菜和食品,大家调剂成功后一般会告诉我们志愿者,再由当班的志愿者帮助居民交换物品。我记得最心酸的一次交换,是我家用半袋盐(我家当时也只剩下一袋盐了,于是分一半给对方)换对方的一块生姜,那户三十多岁的女主人跟我说,他们家里只有半调羹盐了,当初只想着囤菜,忽略了调味料的采购。我们都知道调味料中最不能缺的就是油和盐了。至今我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也让我去邻居家里去借几调羹油、盐的情景。如今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突发事件面前依然会顾此失彼。
小区里面的住户来自天南海北,饮食习惯可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次发放物资的时候,邻居们就自然而然地互相调剂不同的东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无情困住了我们的脚步,但却也让我们收获了邻里之间的友谊。
管控时间的延长,居民们开始不计成本地疯狂购物,封控也越来越严格了,想单独购买一种物品已经不能实现,于是小区涌现出一批能人,称之为“团长”,他们依靠小区、服务小区,一度是社区里最忙碌最勤奋的人。
管控时间长了,居民们的各种需求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一居民向志愿者求助,家里水龙头坏了,而此时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已有工作人员出现核酸阳性,正在关禁闭无法出来修理。当我们把相关信息发到居民群里后,有居民家里有备用的水龙头,而且亲自前往帮助更换,解决了我们一项难题。不久,又有一位邻居由于排泄困难,急需开塞露(估计是长时间不出门,又缺少运动容易便秘),消息发到群里,当即有四、五位居民表示家里有,可以马上提供,于是志愿者们快速前往就近处,取后送往。
有些求助也不是马上能解决的,比如有个居民问我能不能帮他出去买几包烟,那简直是无语了,我告诉他,我跟你一样也出不了小区;还有一些养宠物的邻居,让我们帮忙买些猫粮、狗粮,那时大概封控了20多天的样子,居民们大都忙着团菜,团长们主要团购蔬菜、荤菜、海鲜等生活必需品,于是我们把上述需求信息转发给那些神通广大的“团长”后,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居民们的欲望也是无穷的,在满足了基本生活的需求后开始想方设法团购奶茶、咖啡和可乐,尤其是“可乐”,被居民们称为“快乐水”,当初团购可乐都是整箱售卖,上海的许多居委会为了减轻志愿者们运送快递的负担,出台了一条规定:不许团购可乐。甚至有些居委会直接规定只许购买生活必需品,矿泉水、水果、海鲜等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因此我们志愿者也和一些团长及居民产生了矛盾和摩擦,毕竟我们团购的初衷和目标是一致的:减轻居委会的压力,保障民生问题的同时要防止感染,尽快清零。不久,这点小小的矛盾在相互理解和配合中化解了。
有时候你认为很奇怪的团购也恰巧体现了居民们需求的多样性,例如疫情期间团冰箱的,偶尔冒出来说是要理发师的,还有由于节日的关系最近要团艾草的。我刚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以为是有人恶作剧开玩笑。之后想想,管控那么长时间,理发肯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还好我们小区人口多,找个理发师不难。我们志愿者里就有个现成理发师,所以我在这两个多月里免费理了两次头发,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弱势群体是志愿者们关心关照的重点,在我们片区里有一个女志愿者是专职负责为老年人配药、送药,每周一三五出去配药,每次要为20多位老人配药,有的医院没有这种药,有时可能要跑好几家医院才能配到药。因为疫情初期爆发速度快,许多医院都关闭了或者转为方舱医院了,她最远就要跑到杨浦区提篮桥医院去配药,期间的艰辛可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给居民们配送快递是每个志愿者必修课,我们运输工具是相当丰富的:有自行车、助动车、三轮车、助动车 拖挂、小轿车。
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前前后后总共有32人参与,大家来自上海的各行各业,有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大学老师,有宝钢的员工,有铁路行业的职工,有医院的医生,还有各类制造业、服务行业的,“英雄不问出处”,互不相识的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路前行。
我们这群人里每天都能参加志愿服务的有15人,再分成三人一组进行值班送快递,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为了减轻志愿者负担每组值班一小时一换班,每组每天值班2到3小时左右,如果有核酸检测或者发放物资等集体活动,需要不在岗的志愿者参与其中集体配送快递,为居民们配送快递忘了时间也是常事。
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并不复杂,人人可以参与,所以上述内容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解封以后那些事也就不算什么事了,但在那时,每一件小事对于居民来说全是大事。所以具体做事的时候就必须做到认真仔细、诚恳周到,这是我两个多月来的感悟。
最后我还想多说一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体会和理解习总书记说的那句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尤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吃饭,都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