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 14:20:52 admin 157 views

主讲人:上海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  

沈贤

大家好,我是上海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的沈贤。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有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四史”,这更加让我明白坚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以及在工作中践行中国共产党员使命的重要性。

趁着周末,我决定去参观一下位于多伦路上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以这条仅五百多米长的路为中心,街区内紧凑地排布着50处名人故居、38处历史遗址遗迹和44处优秀建筑。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人文汇聚、思想闪耀的文学阵地。诸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曾在此频繁地进行文学交流。

步入展馆,一楼教室模样的展馆房间里保留了百年前的天花板和地面,并根据文献复原了左联成立大会的场景。会场一侧是一个讲台,一块黑板,旁边是三把靠背椅,下面是长条凳和方凳……一件件复古的摆设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馆内展出了一系列实物、文献和照片,包括了当时左翼文化下的美术、戏剧、电影和音乐等作品,此外还有动画视频和多媒体互动。左翼革命文艺前驱们以笔为枪,在血泊中顽强抵抗国民党的压迫,在黑暗的岁月里用生命写下光明的篇章。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红色文化的一面旗帜。二楼主展馆的主题为“红色文化之旗”,分为四个部分:“左翼文化策源地”“前驱的血,黑夜的光”“左翼文化,星火燎原”“红色经典,灿烂篇章”。

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一系列宣传文化战略,设立中央文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出面制止了“革命文学”论争,协调各方成立左翼文化界统一组织,促成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创建。随着左翼文化的蓬勃发展,国民党当局采取残酷压迫的政策,严厉查禁文艺刊物,通令取缔左翼组织,秘密捕杀左翼文化人。以1931年的“左翼五烈士”事件为标志,左翼文化运动进入了艰难时期。但左翼革命文化前驱们从血泊中抬起头来,顽强抗争,调整策略,在黑暗的岁月里,用生命写下了光明的篇章。左翼文化界以笔为枪,粉碎了文化围剿,在文学、美术、戏剧、电影、音乐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力,在创作成果上、文化影响上、舆论声势上取得了全面胜利。红色文化不可阻挡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随着左联的成立,其影响慢慢扩大。北至北平天津,南至广州,东到东京,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无数有志者受其渲染,有些踏上革命道路,有些以笔为戈写下篇章。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为此,鲁迅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在这段时间,文艺作品的出版发售达到顶峰。《子夜》、《文艺新闻》、《北斗》、《自由谈》、《喜钱》等作品出现在人们视线里。这些作品一方面用辛辣的词汇直接或隐晦批判旧社会的腐朽,一方面也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如今中华文化在保持本根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这让我们有了更坚定的民族自信的信心。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左联等左翼文化界组成文化界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左翼文化运动汇入抗日救亡文化的大潮,从而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忆往昔,岁月峥嵘,可歌可泣。此次参观,通过亲身走近身边的红色文化,走进这片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建国安邦,保卫和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学习先烈们那种不畏艰难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