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崇明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
陈佳妮 张冠柳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因此,学好“四史”是我们新时代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今天由崇明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的两名预备党员(陈佳妮和张冠柳同志)为大家讲述“四史”微故事。
《毛委员送棉衣》
大家好,我是崇明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的预备党员陈佳妮,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毛委员送棉衣》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 ”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大家好,我是崇明亚通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的预备党员张冠柳,我为大家讲述的“四史”小故事是《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年仅14岁的她,在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坚定理想信念,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他们的奉献精神与义勇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美好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更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
今天我们再次郑重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宣誓人:徐江红
陈佳妮
张冠柳